- 知識分享
- 分享: 微生物的小簡介
分享: 微生物的小簡介
微生物小概念
十八世紀以前,人們相信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力量,能使果汁變成酒,能使健康的人生病,甚至在幾天之內死亡。直至 Antony van Leeuwenhook 利用自製的顯微鏡,觀察到雨水中的一些 "小動物" ,人們才開始對這些小蟲子產生興趣,而這些小生物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”微生物”。微生物是難以用肉
眼直接看到的微小
生物:(1) 像是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,例:
細菌、
真菌、
放線菌、
原生動物、
藻類等;以及 (2) 無完整細胞結構的微生物,例:
病毒、
支原體、
衣原體等。
微生物與
人類的
生產、
生活和生存息息相關。除了醫學上的用途,有很多食品(如
醬油、
醋、
味精、
酒、
酸奶、
奶酪、
蘑菇)、工業品(如
皮革、
紡織、
石化)、藥品(如
抗生素、
疫苗、
維生素、
生態農藥)是依賴於微生物製造的;微生物循環生物圈中被固定的養份,使養份可以在不同生物中流動;同時,它也幫助我們分解環境中的毒性物質,使被污染的環境能再度被我們利用;但它們也會產生一些溫室效應的氣體,環境造成破壞。
微生物的主要特性簡化如下:
- 體積小,面積大。
- 吸收多,轉化快。
- 生長旺,繁殖快。
- 適應強,易變異。
- 分布廣,種類多。
微生物研究理論發展大綱
第一階段:微生物學說 (西元前107年~17世紀) - 約西元前6世紀-西元1670s年代之前,人類對微生物的認識處於朦朧階段,未能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的個體,僅能憑藉實踐經驗利用微生物進行對人類有益的活動,如釀酒、發麵、釀醋、製醬、漚肥、治病、輪作等。西元1676-1861年,處於對微生物的形態描述階段。標誌事件是微生物學先驅
列文虎克用自製
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等微生物的個體。人類能夠對微生物的形態進行簡單形態。
第二階段:細菌致病論 (19世紀中葉~20世紀中葉) - 西元1861-1897年,屬於生理水平研究階段。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有:
巴斯德,微生物學的奠基人,其開創的
巴斯德消毒法(Pasteurisation),至今仍廣為使用。
羅伯·柯霍(Robert Koch),細菌學的奠基人。在此階段,微生物學開始起步。西元1897-1953年,處於生化水平研究階段。這個時期主要代表人是
愛德華·比希納(Eduard Buchner),他對無細胞酵母菌「酒化酶」進行生化研究,發現了微生物的代謝統一性。普通微生物學開始逐步形成。
第三階段:病毒學說/微生物致病理論 (19世紀晚期~現今) - 對於微生物的研究處於分子生物學研究水平。這個時期的代表人是J.Watson和F.Crick,他們是分子生物學奠基人。
微生物種類的小說明

資料來源:小心,這本書有細菌!:認識細菌、病毒和真菌的強大微生物王國
細 菌
細菌是微生物世界中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族群,稱為原核生物,缺乏細胞核和胞器,如霍亂弧菌、沙門氏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等。抗生素可以幫助我們對抗細菌,減少疾病的死亡率,但卻也造成現今難搞的細菌抗藥性的議題。
真 菌
真菌是真核生物,可能有一個細胞核或多個細胞核,例;黴菌。真菌和生物界的原素循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特別是纖維素或木質素的分解;在醫學上,第一種抗生素-盤尼西林即是由真菌產生;有一些真菌會產生毒素使人致死;也有的真菌感染雖然不會致死,但卻會使人非常不舒服,如香港腳;真菌也與我們日常的食物生產有關,如醬油和味增。
原 生 蟲
原生蟲是單細胞的真核生物。當初虎克用最原始的顯微鏡所觀察的就是這些小蟲子,也才有近代微生物的研究。在食物鏈中,原生蟲扮演的是一級消費者,並支持著食物鏈上層的生物;在環境中,它們可以靠鞭毛,纖毛或偽足來移動。
藻 類
藻類有著固定的細胞壁,而且因為它們有葉綠素,因此它們也被認為是類似植物的生物。在食物鏈中,它們是第一級的生產者,沒有它們,我們將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;另一方面,它們也是造成水的腥味或優養化的原因。
病 毒
病毒是目前發現最小的微生物,只能寄生在活的生物體中。雖然它們非常之微小,但一進入宿主的細胞,就會造成莫大的傷害。不管動物或植物都難逃病毒的攻擊,比如說一般的感冒、泡疹和肝炎都是病毒所造成的疾病。在過去二十年,最嚴重的病 - AIDS是由稱為"HIV"的病毒所造成的。儘管它們對生物有很大的害處,但由於它們可以將遺傳物質插入宿主,因此病毒現在廣為用來進行遺傳工程的實驗。
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革新,微生物學漸漸成為一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研究;在二十一世紀開始,對於增進人類的福祉是非常重要的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BE%AE%E7%94%9F%E7%89%A9 https://case.ntu.edu.tw/blog/?p=19781 https://microbiology.scu.edu.tw/MIB/micro/know.htm 書籍:小心,這本書有細菌!:認識細菌、病毒和真菌的強大微生物王國